服务热线:

0434-3226759

公司简介

     三益永,是一个起源于明朝叶赫国东城(今吉林省四平市叶赫镇)的满族糕点的字号,发展于清朝,是京八件的前身,距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。系清历代皇室美食。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平发展壮大,解放初期兴盛,文革时期砸四旧停产。《四平市志》记载了这一地方美食的兴盛。

   “三益”来源于《道德经》里的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三益是要让万物都受益。狭义上讲,三益是指做生意要讲究“顾客,伙计,东家”三方受益。

 

“三益永”糕点是殷实之家每逢节日、祭祀、生日寿辰时的佳品,追根溯源,可一直追溯到明朝末期女真“海西四国”之一的叶赫国栅延城的“勒河饽饽铺”。当时,“勒河饽饽铺”制作的点心、尤其是萨其玛深受叶赫东西两城贝勒府家眷的喜欢,是东西两府节日、祭祀、生日寿辰之时的之品,深受原住民和过往商人的喜爱。

据萨满口传讲,“勒河饽饽铺”的创始人是位名叫名德克济克的女真人。德克济克呱呱坠地时睁着明亮的双眼,其阿玛认为这是天神恩赐的巴图鲁,家族一定会因其而兴旺发达,于是起名为德克济克。德克济克是女真语,是兴隆、兴旺、繁昌的意思。

德克济克长大后,对渔猎等毫无兴趣,这不禁令阿玛大失所望,但德克济克对制作食品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,虽然阿玛对他不再抱有希望,额娘倒是开心得很、落个清闲自在,放手由他随意去做。由于,叶赫栅延城处于抚顺马市北关的商业要道之上、又是叶赫的贸易之城,所以,来往于关内外各族商人甚多、各种不同的食品在此交汇,这无疑让德克济克所见的食品种类甚多,而每每见到一种新式的食品后,他都会苦心捉摸一番、直到做出来为止,于是,他家的美食在左邻右舍中小有名气。成家后,男人要顶门过日子,可他又不会别的,在新婚赫赫的鼓励下,他开办起了栅延城勃勃铺——“勒河饽饽铺”,主营萨其玛等女真饽饽食品,不料生意兴隆、客人不断、供不需求。由于他制作的饽饽风味独特,很快便成为叶赫的名吃,沉受两城贝勒府家眷的喜爱,尤其是“萨其玛”。后来,德克济克又翻新、发明了多种风味独特的女真饽饽,成为叶赫族人节日、祭祀和生日寿辰的之品。

东城贝勒杨吉奴之女孟古小时候就特别偏爱“勒河饽饽铺”制作的萨其玛,即便成为努尔哈赤偏妃后仍对其念念不忘,每当她生病或过生日时,努尔哈赤都会派人到“勒河饽饽铺”购买“萨其玛”等小铺制作做的饽饽盒子送给孟古。有“女真第一美女”、美誉的叶赫西城小格格东哥也异常偏爱勒河饽饽铺的饽饽,这让努尔哈赤不禁对“勒河饽饽铺”耿耿于怀。

建州女真攻灭叶赫时,努尔哈赤因对昔日叶赫东西两城贝勒清佳奴、杨吉奴心存敬意,再加之爱妃孟古的原因,对叶赫部族给予极大关照,给与“叶赫诸臣军民皆弗罪,父子兄弟夫妇亲戚,不令离散,财务毫无所取,俱徙其人而还,给以田庐廪给器用,无马者千余人,并给以马”等优抚政策,德克济克全家被编入正黄旗、迁入建州大都督府,成为努尔哈赤的御用糕点坊。每当努尔哈赤思念爱妃孟古时,就会品味德克济克制作的勒河饽饽,在一次闲谈时,得知努尔哈赤正被军粮问题所困扰,德克济克便向他推荐“萨其玛”,努尔哈赤听后不禁大喜。“萨其玛”绵甜柔软、味道好且抗饿,其优点是长时间不变质,非常适用于做军粮。于是,德克济克公开“萨其玛”的制作方法,努尔哈赤下令将其作为各旗征战的主要军粮,认为这是天神借孟古和东哥之爱赐给他的一个战无不胜的礼物。

清军入关、顺治帝在紫禁城举办登基大典后,盛京满人开始迁入京城,德克济克一家人来到京城落户,仍旧为皇族制作饽饽。德克济克老时,将手艺传承给下一代子孙后就不再过问,唯与昔日叶赫东城贝勒爷金台石之子那拉·尼雅哈交情甚厚,两家子孙亦常有往来。那拉·尼雅哈之子纳兰明珠因朋党之罪被罢黜时,德克济克子孙受到牵连、被逐出紫禁城,于是,京城出现了“三益永”饽饽铺,由于其制作工艺精良、口味独特,一时间仿者甚多。

清朝末期,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,慈禧跟咸丰皇帝逃往热河,“三益永”传人有感于社会动荡,携带家眷离开京城返回祖籍地叶赫,在昌图厅梨树分房照磨落脚,改做毡帽生意,满洲饽饽只为少数富户私家定制。1877年梨树分房照磨改置为奉化县时,毡帽生意维持生活尚富富有余,“三益永”依旧在隐姓埋名、没有开办饽饽生意。

1914年,奉化县改称梨树县。

1921年,梨树县知事尹寿松为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,扶持发展民族工商业,呈请洮昌道尹马龙潭、奉天省长张作霜批准,在四平街道东开辟新市场,新市场发展迅速、商贾云集。尹寿松指点“三益永”传人将店铺迁入四平街道里三马路,增开家传的满洲饽饽生意,由于生意人和过往商客云集,“三益永”的饽饽生意越做越好、渐渐成为主业,而毡帽生意则变成辅助业务,所制作的满洲饽饽再次成为当地名吃、生日寿辰等节日的馈赠佳品。

1936年,“三益永”店铺迁到四平街道东三马路、开始扩大生产,以五间门脸为营业室,十几间作坊做生产车间,除生产中点外、还探索西点工艺,把传统的满洲饽饽更名为糕点,做工讲究、货真价实,薄利多销,“三益永”糕点生意兴隆、远近闻名。

1947年,国民党官兵把“三益永”店铺洗劫一空,“三益永”当即倒闭破产,店员、伙计各奔东西。新中国成立后,经过传人、老员工和政府等多方努力,在原址重新开业。

文革期间,受“砸四旧”运动破坏,长期停产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20505140908.png

 

一、孟古与三益永

     1575年(明万历三年),生存在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女真叶赫国东城(今吉林省四平市叶赫镇),深沉的夜幕笼罩天空,大地一片漆黑,突然,伴着一声婴儿的啼哭,天空却出现了万道银光,如同白日一般。城主杨吉努的二女人出生了。杨吉努高兴地说,天兆吉祥,就取名孟古(女真语银子的意思)吧。这位孟古格格就是中国清朝的第一位皇后--孝慈高皇后。杨吉努特别喜欢小女儿,命王宫总管南太的福晋(夫人)为奶妈帮助抚养。孟古十二岁时,奶妈让自己六岁的小孙女儿德恩泽做孟古小使女。二人主仆不分,就像亲姐妹。德恩泽经常把阿玛(父亲)做的三益永糕点送给孟古姐姐吃,孟古很是喜欢。

在孟古九岁那年,杨吉努将爱女许配给建州女真部的年轻酋长爱新觉罗努尔哈赤,并约定待小女长大后再出嫁。努尔哈赤经常到长白山收购人参、貂皮、蜂蜜和名贵药材等山货,到开原马市贩卖。叶赫是必经之路,也正好拜见老丈人和未过门的小媳妇,不仅给老丈人带来了山珍野味,也给孟古带来了女孩子喜欢的小物件。孟古虽然年龄不大,却美如天仙,知书达理,聪明过人,娴雅温柔,每次都将准备好的三益永糕点送给努尔哈赤吃,并告诉他这是我从小喜欢吃的。

万历十六年(1588年)九月,十四岁的孟古在阿格(哥哥)那林布录的护送下来到千里之远的建州女真部国都佛阿拉城完婚。孟古为了在远嫁他乡后还能经常吃到家乡的美食三益永糕点,把小使女德恩泽带到了建州。当时德恩泽已经和自己的阿玛学会了三益永糕点的制作技艺。从此,三益永糕点成了建州女真部乃至清朝皇室的御用美食。

二、皇太极与三益永

孟古和努尔哈赤结婚的第四年(1592年),生子皇太极,后来继承父位,成了大清的皇帝。皇太极从小是小姨德恩泽带大的,在玩耍过程中和小姨学会了一点三益永糕点的做法并特别喜欢吃。受母亲高尚品德熏染,经常把三益永糕点送给被贬的富察氏和同父异母的哥哥莽古尔泰吃。

三、康熙与三益永

康熙皇帝是是清朝的第四任皇帝,是孟古的曾孙,是一位大有成就的皇帝,是“康乾盛世”的缔造者。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,东巡祭拜长白山,几万人马浩浩荡荡二月从京城出发,五月份到达叶赫。所带干粮主要是三益永糕点。在此打猎射死一只东北虎。经叶赫东城做诗《经叶赫废城》。

四、纳兰性德与三益永

纳兰性德是孟古的曾孙侄,是比康熙小一岁的姑表弟,也是康熙的同学(都曾从师纳兰性德的父亲--大学士纳兰明珠)。纳兰自幼饱读诗书,文武兼修,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,后晋升为一等侍卫,多次随康熙出巡。一生写了340多首词,被誉为“满清第一词人”、“第一学人”。他的词多惆怅、凄婉,源于爱情的挫折。

纳兰性德有一表妹,因父母双亡,在纳兰性德家长大,两人一起学习,一起玩耍,渐渐长大产生爱情。父母认为女孩自幼失双亲命苦,强烈反对,决定把她送人宫中为宫女以拆散。临行前,二人相约老树下,纳兰性德将精心准备的三益永糕点礼盒送给表妹。纳兰性德的表妹,入宫后成为四妃之首,被封为了惠妃。纳兰性德就像他诗里说的那样在爱而不得里过完了短暂的一生。他送给青梅竹马的初恋的三益永礼盒,成为美好爱情的永恒见证。

五、四平解放与三益永

   在四平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历史斗争中,三益永门店曾经是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,党中央的重要指示以及重要的革命情报,在这里传接。在四平攻坚战时期,店小二在老板的指派下,冒着生命危险,沿着北河找到了马仁兴的队伍,把一篮子三益永糕点送给部队。马仁兴让战士们躲到涵洞里吃稍事休息,自己走出来察看地形,不幸中流弹牺牲。

 

 

三益永,作为拥有四百五时多年历史的四平老字号美食,记载了四平的沿革与变迁。

新时代四平人,决心把这个被历史尘封了四十年的金招牌重塑起来,向党的“二十大”献礼!